本文转自:中国旅游报
□ 马 力
一条延袤千里的广西边关国家风景道,连起山水间的多个景区和口岸。在广西旅游年办得正红火的日子里,我随“美好中国行”采风团踏入这条风景道。沿线的边城风物、乡村景色都到眼前。让我一见动心的,是明仕河旁那片水墨似的田园。
河面的光,给漾在水中的石峰镀上一层更艳的碧色。
“流光容易把人抛”,舍不了,一片山。广西的山,在我这北方人看,不像真的。印象中的山不该是这个样子。山是从大地上长出的,这边的山却像巧手雕成的大盆景。许是在海底度日太久,海水退去,方才出挑得这般俏。平衍的溶蚀洼地上,隆起的锥状峰丛、簇立的柱状峰林,远远近近,相互顾盼,向天的形姿是不改的。诸峰不枯瘦,朝朝暮暮,未减一分苍郁感,而清晰的轮廓使峰体的曲线愈柔了。
这样的山,只消望一眼,便会把清、奇二字给它。清为山之骨,奇为山之形。描摹,满目秀润的草木非使墨色鲜亮不可。清代诗人袁枚有一段话:“大抵桂林之山,多穴,多窍,多耸拔,多剑穿虫啮;前无来龙,后无去踪,突然而起,戛然而止;西南无朋,东北丧偶;较他处山尤奇。”如此瑰异的岩溶景观,不独在桂林能见着。你若到了崇左,来大新县的堪圩乡一走,坐上荡在明仕河中的竹筏,收到眼睛里的,全是徐霞客所称“碧莲玉笋世界”。水中黛影,化不开。
弯曲的河那么静,好似入了梦。艄公手心的长篙点破水,细涡一圈圈地荡开。吊在篷角的红灯笼,随着筏身的每一前移而轻摇。水音窸窣,像是有谁低声哼曲。
河水这么好,有鱼吗?有,罗非鱼。当地人撑筏打鱼,很得趣。不知道用什么网。
岸旁的木棉树下,有位姑娘。她的腰间系着彩色围裙,织上去的方格纹,透着壮锦的美,挺打眼。见我们的竹筏近了,她猛丁亮开嗓子:“山歌好比春江水,不怕滩险弯又多。”是《刘三姐》里的歌。壮族歌仙的传说,是迷人的。河畔仿若浮起她的影。壮乡歌圩上,随口唱的也是三姐的歌谣吧。朱自清说:“诗的源头是歌谣。”细思这话,我好像明白文学是怎么来的了。
河边立着水车。时间里的它,送走多少昼与夜,转累了,澄光中的剪影凝为田园生活的古老意象,满蕴着诗境。
从竹筏上把目光平着射出去,窎阔云天下,点点农舍、丛丛绿竹、块块稻田、苍苍峰峦和郁郁林麓,似与游客相亲,且将各自影子投映于明洁的水中。悠然的平视,令人神意淡远。
崖崿倚空卓立。阳光照着,水光晃着,崖面上横斜的皱襞都活了,现出天然的图像,如对画屏。只管直着双眼望过去,瞧着是啥就是啥,随你。从前我在漓江放览的“九马画山”,不也是这么来的吗?一切都是自由的,沉重的山崖变得轻盈。
风雨阴晴,“崖石诡变,多所仿类”,我把探美的心留在崖壁,盼能化作浪漫的皴纹。
崖上敞着溶洞之口,望之幽深。我的视线伸过去,徐霞客游七星岩所见“列笋悬柱”之观,犹似得睹。
温山软水,倒是隐逸之士看好的处所。身在此,心在彼,就算换了“采菊东篱下”的陶渊明,对此光景,晨昏吟眺,也不会失去“刑天舞干戚”的猛志。山峰昂霄的姿态,启示每个人应当怎样在世间站立。
有一年,汪曾祺先生写浙东南的楠溪江,稿子给了我。文里有这么几句:“在楠溪竹筏上漂着,你会觉得非常轻松,无忧无虑,一切烦恼委屈油盐柴米,全都抛得远远的。你会不大感觉到自己的体重。大胖子也会感到自己不胖。”读到这儿,我扑哧乐了。现如今,在明仕河的筏子上,种种杂念都给风吹散了,我对汪先生的清趣,体贴得尤深。
驶过一座跨河的小桥,坡岸的彩蝶正拂过芭蕉鲜碧的叶片,落在闪着银亮波光的池塘边,惹得低飞的鸟儿也羡。
风景如绣。颜色上虽都绿着,而远山较淡,近峰较浓,远近之间,还有莹澈的涟漪,还有斑斓的花影,更有自在的行云。云来时,水色倏忽转暗,暗里仍有光,只因河水清得见底。这宛如设色温润的中国画的山水,又是印在《桂南喀斯特地貌》横幅邮票上的图案。
靠岸。迎着一汪水——翠湖。卧在鳞波间的曲桥,让我默伫了片时,盯着水中自家的面影。我不及去游长廊,也不及去看工坊,更不学骑单车的青年,在清甜的空气中欢快地打着呼哨,驶过田埂和花径。我奔往图腾广场。粗圆的图腾柱像个一身壮气的汉子,赳赳地立在当间儿。环饰的图样,是从花山岩画那里来的。取色当然是如火的红,没有失掉原来的精神。几株紫荆和大王椰子,衬在近旁。柱下放着一个大铁盆,盆里斜撂几根带着燎迹的柈子。昨夜的篝火,一定映红过幸福的笑脸。阵阵欢声从胸中响出,使那草间的虫鸣、田里的蛙声也低下去。
广场一侧,弯着一条短廊,呼为“壮廊”。廊子尽头,闪出一座门楼,跟四周的干栏式居舍,风格很为相谐。檐下种了散尾葵,一派清凉。
这个临岩面水的寨子,长年被大山酿出的绿意亲密地围抱,浮在光里。
搭起的舞台,倚着一崖之翠。有人登台,弹琴而歌。那琴,琴筒圆,琴杆长,有点像三弦。此乃天琴。拨弦,音色清亮。弹唱的是《放雁》:“妹在山这边,哥在山那边……”这是一首有故事的情歌,调子很甜,不伤感。如果隔山对唱,再听听,更是味儿。寄托在词曲里的意韵全出来了,不能忘。
“一个如花的故事,比诗更美丽。”这是谁的句子?19世纪英国诗人济慈。
铺面列为一线。寨子里的人把山货摆出来。他们卖八角、桂皮、苦丁茶,也卖三七、天麻和石斛。瞧着从城里来的男女,他们挂着笑,眼神就像家乡这条河的水面那样明澈。
寨中有好吃的:艾叶粑粑、糯米饭。糯米饭带色:黑、红、黄、紫。枫树叶、红蓝草、密蒙花、紫蕃藤的汁液,都可用来染饭。提这个,不是贪馋。入了口,对壮家风俗的感受,会更真切。
乡村比城市更古远。脚底的土地,不管饶沃还是瘠薄,都养着人。从城里奔来踏上它,如赤子投入温暖的怀抱,心是安稳的。哪怕无伴,也不觉得冷寂,因为能在这里找到自身的根。四下都静的时候,我听见了土地深处的声音,那是含情的讲述,告诉我四季之变中稻麦怎样生长,果蔬怎样成熟。土地慷慨地供给人类食粮,毓出的壮乡农耕文化,又像纵谈中的往事那般悠邈。我刚才看到的每一寻常东西,都会带着各自的旧迹,成为文明史的具体内容。
旅行的意义在哪里?在于见识各地的真实生活,用纸面上的语词,用照片里的光影记住它们。
记忆如书。
点搭网配资-股票加杠杆公司-低息配资官网-a股杠杆怎么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